台灣半導體生態圈的下一步:從製造優勢走向全球佈局
圖/Canva
在最新一集的「創創燒」Podcast 中,安傑特科技副董事長蕭陳泳與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ITIC)總經理余宛如應邀分享他們在台灣半導體生態圈的深刻觀察。兩人不僅談及半導體產業的現況與未來趨勢,更全面剖析新創如何在尋找突破口與合作契機。
功率半導體的隱形革命
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節目開場便指出,當全球目光聚焦於 AI、電動車與淨零轉型的未來藍圖時,很少人注意到「功率半導體」這顆微小卻關鍵的元件,正靜靜地站在這場科技變革的核心。台灣雖在半導體領域擁有強大實力,但新創技術如何被大廠採用並順利進入全球供應鏈,仍需經過一段信任與驗證的過程。
安傑特科技的成立,正是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應運而生,並搭上 2020 年電動車興起的浪潮。該公司專注於第三類半導體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的 IC 設計,這些材料屬於功率半導體的代表。功率半導體是直流交流轉換以及電壓電流控制的關鍵,在電動車、5G 通訊、高速運算等高電壓、高頻率應用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相較於傳統的矽(Silicon)半導體,SiC 和 GaN 具有更高的耐壓、更高的轉換效率和更好的散熱性能,這使得它們在節能和高性能方面具備巨大潛力。蕭陳泳更提及,半導體材料正從矽拓展至砷化鎵,再到 SiC/GaN,甚至更前瞻的氧化鎵、鑽石以及氧化鍺,反映產業材料與技術不斷演進。
技術移轉先鋒:ITIC在半導體生態圈的深耕與助攻
回顧台灣半導體發展歷程,1970、80年代聯電、台積電等巨擘都是從工研院 spin off 的新創公司。ITIC 創新公司正是工研院為推動技術移轉而成立的機構,後來受到矽谷創投文化啟發,逐步轉向早期投資和 Deep Tech 領域。余宛如進一步表示,ITIC 不僅關注半導體科技,也將視野拓展到更廣泛的創新應用,例如提升社會韌性的無人機救災技術,以及生技與晶片結合的生命科學領域。作為工研院旗下的投資機構,ITIC 的投資策略緊扣母公司的研究方向與高科技政策藍圖,肩負著推動產業持續前進的使命。
余宛如觀察到,全球各國都在競相建立自己的半導體供應鏈,台灣除了台積電的巨大優勢外,更應讓全球看到其完整的半導體生態系。同時,她以量子新創來台灣尋求合作夥伴,卻向新加坡募資為例,點出新創不願意來台灣募資的挑戰,並指出台灣創投環境需要更加活潑,法規應更具激勵性。
新創如何選對策略夥伴
對於半導體新創公司而言,建立穩固的策略夥伴關係至關重要。這些夥伴不僅提供資金,更能提供經營理念、財務規劃,甚至在共同研發中建立革命情感,共同解決問題。安傑特在 A 輪募資時,便積極邀請深耕車用電子領域的朋程,以及在電動車和 AI基礎建設有深厚佈局的台達電作為策略夥伴。這種策略性股東的引入,不僅為安傑特帶來資金,更提供關鍵出海口、技術協同效應,以及進入全球供應鏈的信任基礎。到了 B 輪募資,環球晶的加入補足了碳化矽基板的供應鏈,使得整體布局更為完整。
此外,中國在成熟製程領域快速崛起,加上國家補助與國產化政策的推波助瀾,使得市場競爭環境更趨複雜。面對此變局,新創應選擇成長性高且不受地緣政治影響的市場,例如 AI 供應鏈中的伺服器及相關基礎建設、節能與低軌衛星。蕭陳泳總結,選擇對的市場、對的產品、對的人,以及對的策略夥伴,是新創成功的關鍵。
國際合作:互補優勢打造雙贏戰略
在全球半導體版圖中,國際關係已從單純的競爭轉變為更為互補的戰略夥伴關係。蕭陳泳表示,台灣在第三類半導體發展初期並無下游產業支撐,因此必須積極尋求國際合作。他選擇日本作為重要的合作夥伴,不僅基於地理位置和文化親近性,更看中台日之間的產業互補性。
他解釋,過去日本家電產業的衰落也影響了其上游半導體開發,導致許多日本半導體公司缺乏下游客戶。台灣憑藉強大的 EMS 產業和製造能力,恰好能為日本的先進技術提供重要的出海口。這種合作模式改變了日本對台灣的刻板印象,將台灣視為可以將其先進技術推向全球市場的策略夥伴,而非單純的競爭對手。
此外,日本目前在數位轉型中面臨數位逆差問題,大量數據和雲端服務依賴美國公司,牽涉到國家安全,日本政府因此大力補助 AI 基礎建設和資料中心公司。台灣的伺服器及散熱設備等 AI 基礎建設方案公司與日本合作,不僅能協助日本減少數位逆差,甚至能創造數位順差,深化台日之間的戰略合作關係。
ITIC 如何為新創敲開國際半導體市場大門
ITIC 的特殊地位來自於其母公司為工研院,使它不僅承擔投資任務,更具備國家級科技推動的戰略視野。過去多年,工研院已在全球佈局分支,包括矽谷、英國、德國、日本與泰國等地。透過這些據點,ITIC 能夠提早掌握市場變化,也為台灣新創鋪設進入各國市場的門路。例如,美國的半導體設備巨頭 Applied Materials 就因看好台灣先進製造實力,與 ITIC 成為投資夥伴,共同關注在地的新創案源;日本的三菱銀行則作為 ITIC 的合夥基金管理人,協助已獲 ITIC 投資的新創企業在日本媒合潛在客戶,打開合作大門。
余宛如指出,像日本這樣的市場,「敲門」本身就可能是一場漫長的耐力戰;但一旦建立起信任,就能獲得深遠的策略合作關係。ITIC 的國際夥伴因此不只是資金來源,更是通往當地市場的引路人。近期,ITIC 更進一步宣布將與泰國大城銀行建立合作管道,未來若有新創有意進軍東南亞市場,可望透過 ITIC 的協助,在泰國加速落地並獲得商業連結。
台灣半導體生態圈的韌性與未來願景
余宛如指出,台積電在國際間聲量極高,但多數人仍不熟悉台灣半導體產業背後完整的生態系。台灣不只是製造強國,更是新創進行技術驗證與策略合作的理想場域。
對許多新創而言,台灣提供了連結上下游夥伴、驗證產品可行性、快速落地推進的關鍵優勢,也是在先進製造領域試水溫、取得實戰經驗的重要基地。當前法規若能更具彈性與鼓勵性,加上本土創投生態更加活絡,將有助台灣不只能投得進好案子,也有能力留住好案源。如此一來,對台灣新創走向國際,或是吸引國際新創來到台灣 ,都能有所助益。
【創創燒Podcast】EP78:半導體新創突圍,國家級推手帶動產業新機會
▎節目專訪:安傑特科技 副董事長 蕭陳泳 Jason & ITIC 總經理 余宛如 Karen
▎節目傳送門https://tvca1992.pse.is/6fl2kf
TEL: +886-2-25450075
FAX: +886-2-27132362
105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四段133號10樓C室
©2021 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 Taiwan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