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人Kelvin Kiptum帶來的啟發:如何打造更多的頂尖者?

文 /蕭佑和

圖/轉載自網路

2024年跑圈最震撼的事,莫過於肯亞馬拉松選手、男子全馬世界紀錄保持人基普圖姆(Kelvin Kiptum)在2024年2月11日因車禍不幸離世,享年24歲。四個月前,他才剛在全球六大馬的芝加哥馬拉松中,以2小時00分35秒拿下冠軍,締造了全新的世界紀錄。這速度相當於以百米17秒的速度跑完了42公里,比原紀錄保持人,也同樣來自肯亞的馬拉松之神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快了34秒。

Kelvin Kiptum出生於1999年12月2日的肯亞,從小幫父母放羊長大。由於家裡經濟環境差,買不起跑鞋與營養品,也沒有錢讓他接受正規訓練,因此多數時候,Kelvin Kiptum只能靠自己的天份黑練。

2018年,19歲的Kelvin Kiptum參加了在肯亞的一個半馬比賽,以1小時2分1秒拿下冠軍。雖然是冠軍,但這個成績在人才濟濟的肯亞來說並不突出,當時連鞋子都是借來的。後來,他又在2019年到2020年陸續參加了幾場國際半馬賽事。2020年12月,時值21歲的Kelvin Kiptum參加了西班牙瓦倫西亞的半馬賽事,最終以58分42秒第六名完賽。

雖然成績有所進步,但相較於馬拉松之神Eliud Kipchoge在21歲時便奪得世錦賽金牌及奧運銅牌,非科班出身的Kelvin Kiptum,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名在半馬領域小有名氣的職業跑者。高不成、低不就下,他的父親一直要他放棄跑步,找份穩定的工作養家糊口,畢竟在當時Kelvin Kiptum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了,但不想輕易放棄跑步的他,能做的就是持續訓練,並默默等待機會。

半路出家、沒有教練的Kelvin Kiptum,平時所設計的課表並不特別,但就是訓練量特大,光是周跑量便達到了300公里,且單周無休息日,這數字遠比馬拉松之神Eliud Kipchoge的周跑量180-220公里高出了不少。由於在奧運會、世錦賽中都沒有設置「半馬」賽事,為了爭取更多出賽機會,2022年時Kelvin Kiptum萌生了轉戰「全馬」的念頭。

2022年124日,Kelvin Kiptum迎來了的第一場改變他人生的全馬賽事,以2小時0153秒拿下了西班亞瓦倫西亞馬拉松冠軍。這場賽事之後,Kelvin Kiptum終於有了正式的教練與訓練團隊,而他的父親也才改變過去的看法,開始支持著他跑步。

2023年423日,Kelvin Kiptum的第二場全馬賽事,以2小時0125秒奪下英國倫敦馬拉松冠軍,這數據甚至只比Eliud Kipchoge的世界紀錄慢了16秒。

同年108日,Kelvin Kiptum的第三場全馬賽事(也是最後一場),以2小時0035秒拿下芝加哥馬拉松冠軍,創造了全新的世界紀錄,比Eliud Kipchoge的世界紀錄快了34秒。

如何增加「頂尖者」的數量?
儘管Kelvin Kiptum的驟逝讓人扼腕,但他的成長與訓練經歷卻也帶給我不少的啟發。
我不禁思考,是怎麼樣的環境、怎麼樣的訓練方式能培養出一名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而身為創投的我,反觀台灣的新創環境,又可以如何孵化出更多的獨角獸新創公司呢?甚至,有沒有什麼系統性方法,能幫助我更易於識別這些潛在的「明日之星」呢?
由於世界上多數事物都符合統計學上的常態分佈,因此若要提升「頂尖者」的數量,也就是三個標準差外的長尾區面積,可能有三個方法:增加總量、提升平均值、擴大標準差。

(圖/轉載自大和有話說)

第一個方法是「增加總量」
道理不難理解,也就是讓池子裡的樣本數增加一倍,「頂尖者」的數量也自然會成長一倍。我們都知道,失敗是普遍的,成功是罕見的,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增加總量,以數量去創造質量。
像是迪士尼在 1930年代拍了超過400部動畫,幾乎全部賠錢收場,但後來「白雪公主」大獲成功,奠定了迪士尼在動畫電影界的地位。
又好比創投的投資組合中,往往有強烈的極端效應。Correlation Ventures就統計了2004年到2013年的美國21,640筆創業投資案,結果發現有高達64.8%的投資案是賠錢的,只有4%的投資案獲利超過10倍以上,甚至只有0.4%的投資案,也就是21,000筆中的100筆,賺了超過50倍。
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真實狀況,現實中只有極少數的事物會取得極端成功,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增加「人生閱歷中的樣本數」。

第二個方法是「提升平均值」
只要鐘形分佈的整體平均值增加,就相當於整個常態分佈都往右挪動了一些,自然可以增加「頂尖區」的面積、提升「頂尖者」的數量。
例如,「肯亞」在馬拉松領域的地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目前男子馬拉松的前十名世界紀錄,就有一半是由肯亞跑者所創造。這除了與基因有關以外,也與地理、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為什麼肯亞能孕育那麼多的頂級跑者?原因不外乎幾個。一是肯亞地處高原,平均海拔在1,500公尺以上,高原的地理環境有助於提升運動員的血液攜氧能力,進而提升耐力表現。肯亞甚至還有一個小鎮叫做伊藤(Iten),海拔高度2,400米,入口處寫著“HOME OF CHAMPIONS”(冠軍之鄉),每年吸引全球無數跑者前往當地進行訓練。
二來是當地的孩子們從小就得長距離跑步上學,且幾乎不穿鞋。當人們赤足跑的時候,會傾向用前腳掌著地,相對於用後腳跟落地,能跑得更有效率且更長久。
再加上肯亞相對其他東非國家穩定的政局,以及當地日益成熟的跑步產業鍊,都使得肯亞整體的跑步水平高於其他國家,進而得到一個更大的「頂尖區」面積。

第三個方法是「擴大標準差」
「加大標準差」意味著要做一些冒險、極端的事情,這個方法會讓常態分佈的樣本更加參差不齊,中間的普通區人數變少,但頂尖區、劣質區的人數明顯增加。
Kelvin Kiptum的天份和身材條件無庸置疑,不過最終讓他從眾多頂尖好手中脫穎而出的,莫過於他那恐怖的訓練方式,甚至連他後來的教練都認為太過瘋狂,擔心其選手生涯無法超過五年。
根據教練哈基茲瑪納(Gervais Hakizimana)透露,Kelvin Kiptum每週一、周三、週五會固定完成40公里的慢跑,分為上午25-28公里以及下午12公里。周二和週六上午在田徑賽道上進行訓練,或持續一小時的法特萊克訓練,下午再慢跑12公里。週四和週日,再以馬拉松配速跑完 40 公里。Kiptum幾乎沒有休息日,除非是疲勞或受傷才會強迫自己休息。
這樣高風險的訓練方式,練到受傷的人多的是,但Kelvin Kiptum恰好挺了下來,成為極端訓練後的倖存者。如果換作是我來跑這個課表,應該雙腳早廢了。

頂尖者=勤奮+高水準+冒險
簡單來說,「增加總量」意味著你得「勤奮」,「提升平均值」隱含著「高水準」,而「擴大標準差」則代表你得勇於「冒險」。
我在Kelvin Kiptum的身上看到了這些,也不禁思考一個頂尖的創投或獨角獸的養成,是不是也該如此?

本文作者


《創投視角》 蕭佑和|創投公會會員、中華開發資本經理


任職於中華開發資本 CDIB Capital Group,負責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基金、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之案源開發及投資評估,主要關注於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物聯網、雲端運算等四大領域。進入創投業前,曾於華泰電子負責中國地區互聯網產品之商業模式建立以及市場拓展。2016年起,經營自媒體「大和有話說」,內容以創業投資、產業觀察為主軸,多次獲〈經理人雜誌〉、〈科技報橘〉、〈商業周刊〉、〈創業小聚〉、〈Career雜誌〉、〈Money錢〉、〈MBAtics〉等社群媒體轉載及採訪。

TEL: +886-2-25450075

FAX: +886-2-27132362

105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四段133號10樓C室

public@tvca.org.tw

©2021 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 Taiwan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